
劳动仲裁裁决书范文概述
劳动仲裁裁决书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后,根据双方当事人的主张、证据和法律规定,对案件作出裁决的法律文书。本文将为您介绍劳动仲裁裁决书的基本结构、内容及撰写方法。
一、劳动仲裁裁决书的基本结构
劳动仲裁裁决书分为首部、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
1. 首部:包括仲裁案号、仲裁委员会名称、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等基本信息。
2. 正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仲裁请求事项:列明申请人提出的请求和理由;
- 仲裁答辩事项:列明被申请人答辩的主要内容和理由;
- 仲裁审理经过:简要介绍案件审理过程,包括庭审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 裁决理由:阐述仲裁庭作出裁决的依据和理由;
- 裁决结果:列明仲裁庭作出的具体裁决,如赔偿金额、支付方式等;
- 法律依据:引用相关法律法规,证明裁决的合法性;
- 裁决效力:说明裁决书的生效条件和不服裁决的救济途径。
3. 尾部:包括仲裁员签名、日期等。
二、劳动仲裁裁决书的内容
1. 仲裁请求事项:应明确具体,包括请求的事项、理由、依据等。例如:“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工资差额5000元。”
2. 仲裁答辩事项:应全面反映被申请人的答辩意见,包括对申请人请求的承认、反驳、辩解等。例如:“被申请人承认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工资未足额支付,但主张原因是因为申请人未提供劳动。”
3. 裁决理由:应详细阐述仲裁庭对案件事实、证据、法律法规的分析过程,以及为何作出该裁决的原因。例如:“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仲裁庭认定申请人的工资确未足额支付,但考虑到申请人未提供劳动,故裁决被申请人支付部分工资。”
4. 裁决结果:应明确具体,包括裁决申请人胜诉或败诉,以及裁决的具体内容。例如:“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工资差额3000元。”
5. 法律依据:应引用相关法律法规,证明裁决的合法性。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5条,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工资差额。”
6. 裁决效力:应说明裁决书的生效条件和不服裁决的救济途径。例如:“本裁决自送达之日起生效。当事人不服本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劳动仲裁裁决书的撰写方法
1. 保持格式规范:遵循劳动仲裁裁决书的通用格式,明确标明首部、正文和尾部的划分。
2. 语言简练: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案件事实、证据、法律法规分析和裁决理由,避免冗长复杂的叙述。
3. 逻辑清晰:确保裁决书的逻辑结构清晰,便于当事人理解和接受。
4. 严谨准确:在引用法律法规时,要确保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漏。
5. 保持公正客观:在撰写裁决书时,要充分体现公正客观的原则,避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总结
劳动仲裁裁决书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案件作出裁决的法律文书。撰写劳动仲裁裁决书时,要遵循格式规范,语言简练,逻辑清晰,严谨准确,保持公正客观。通过详细阐述裁决理由和结果,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权益保障。同时,也要注意不服裁决的救济途径,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准备。>